本項目綜合布線系統具體內容包括網絡布線、信息點安裝及相應管線、橋架設計。所有信息點根據實際情況采用86型的信息面板,樓宇的數據傳輸介質采用24AWG線規的超五類非屏蔽雙絞線。線槽按不同容量選用相應規格的PVC線槽和金屬橋架。
我們經過充分考慮本項目的環境、運行方式和可能采用的網絡結構,結合以往的工程經驗,提出本設計方案。
考慮到該項目的重要性和未來擴展性我們認為該布線系統應該是一個標準化、模塊化、系統化、高度靈活的智能型布線網絡。
本項目的網絡建設應本著高性能、高穩定性、高可靠性、可擴展性與經濟適用的原則。為達到項目網絡建設的目標要求,在綜合布線方案設計構建中,應堅持以下布線原則:
實用性 — 實施后的布線系統,將能夠在現在和將來適應技術的發展,并且實現數據通信、語音通信、圖像通信。
靈活性 — 布線系統能夠滿足靈活應用的要求,遵循結構化布線的標準,適應不同拓撲結構的網絡,在不改變布線系統情況下,就可以進行設備的移動、更新和升級。即任一信息點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設備,如計算機、打印機、終端。
經濟性 — 在滿足應用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造價。綜合布線過程是對各種網絡線纜統一規劃、統一安裝施工過程,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布線、重復施工,節約了線材。由于采用綜合布線系統,單位避免了重復設置信息機構和重復建設信息網絡,從整體上講節省了投資,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建設,提高了網絡效益。綜合布線系統采用標準化的設計,統一安裝施工,使整個系統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便于集中管理維護,并減少日后的維護費用。
統一性 — 整個建筑的信息網絡建設基于一個統一的網絡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統不同網絡及不同類型的網絡之間的連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 —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施可以滿足多種系統中的性能。
開放性 — 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開放式系統結構,符合國際上流行的標準。系統對國際上所有著名廠商的產品都應是開放的,可以將不同廠家的不同傳輸介質和不同設備集成在本系統內。
可靠性 — 采用高品質的材料和組合壓接方式構成一套高標準信息通道,所有線材、器件均通過UL、CAS及ISO論證。在設計時應符合最新的綜合布線標準,如ISO/IEC 11801、EN50173第二版和 TIA/EIA 568-B接線標準,GB/T 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除符合以上綜合布線系統的標準規范外,還應符合在防火、接地、計算機場站地等方面的國家現行的相關強制性或推薦性標準規范的規定。每條信息通道都采用專用測試儀校核線路各種電氣性能,以保證質量。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全部采用星形物理拓撲結構,點到點的連接,任何一條線路故障都不影響其他線路的運行,同時也為線路維護和故障搶修提供極大的方便,從而保證了系統的可靠運行。
先進性 — 綜合布線應用極富彈性的布線概念,技術先進,適當超前。綜合布線是預布線,在進行布線系統的規劃設計時刻適度超前,采用先進的概念、技術、方法和設備,做到既能反映當前水平,又有較大發展潛力適應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發展。
1. IEEE 802.3局域網標準;
2. EIA/TIA 568-B.2.1(2002.6)100歐,工業及國際商務建筑布線標準;
3. EIA-569 民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間標準;
4. EIA-606 民用建筑通信管理標準;
5. ISO/IEC 11801標準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6. EM55022/ ClassB級/DDINVDE0878EMC電磁干擾標準;
7. EIA/TIA 568B-2工業及國際商務建筑布線標準;
8.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 50311-2007;
9.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 50314-2006;
10.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50311-2007;
11. 計算機場地技術要求 GB2887;
12. 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 GB9361-88;
13.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 50057-94;
14. 電子設備雷擊保護原則 GB7405-87;
15.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1997;
16.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17.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與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CECS72:95)》。
1. 室內電話線路工程設計規范YDJ8-85;
2. 《建筑與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和驗收規范(CECS89:97)》;
3. 中國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2.82;
4. 《市內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設計暫行技術規定(YDJ13-88)》;
5. 《工業企業通信設計規范(GBJ42-81)》;
6.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1.1997)第1部分:總規范;
7.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2.1997)第2部分:綜合布線用電纜、光纜技術要求;
8.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3.1998)第3部分:綜合布線用連接硬件技術要求。
根據綜合布線系統模塊化的設計思想,本項目的綜合布線系統組成如下:
1. 工作區子系統
2. 水平子系統
3. 垂直子系統
4. 管理子系統
5. 設備間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是由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跳線組成。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塊、網卡和連接所需的跳線,并在終端設備和輸入/輸出(I/0)之間搭接。工作區采用超五類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B的連線標準。每一出口都可以連接計算機、電話機、打印機、傳真機、數字攝像機等辦公設備。
在工作區子系統中,信息點根據網絡要求采用超五類非屏蔽RJ45信息模塊,該模塊自帶內嵌式防塵蓋,銅纜和光纖跳線均配置原廠產品。RJ45信息模塊使用I/O型號為T586B。(如下圖),
信息插座配有明顯的、可方便更換的、永久的標識,以區分數據、語音插座的實際用途。這樣的標識為電話、電腦圖標,既可防止電腦插頭誤插入電話插座后由于電話振鈴信號燒毀電腦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工作區子系統的施工方案:
工作區的部分信息出口安裝在墻面上或者工位上,所采用的信息面板的下沿距地面300mm。每一信息出口的附近應安裝120V強電插座,以便信息設備的使用。為了防止強電電源的電磁干擾,按照ISO 11801的規定,信息出口距120AV強電插座的距離不能小于200mm。
RJ45模塊端接時應嚴格遵守廠家安裝規范,線對絞距打開得越小越好,以確保獲得最佳的近端與遠端串擾。
水平子系統由配線間到工作區子系統的線纜組成。
根據本項目網絡的要求,數據和語音系統均采用4對超五類非屏蔽雙絞線,且信道帶寬達到100MHz,各項電器傳輸指標不低于國家規定的超五類標準和IEC國際標準。
水平子系統是將干線子系統經樓層配線間的管理區連接并延伸到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部分線纜。由于它具有永久的特性,所以,總的原則要考慮發展和冗余。
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工程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的數量及其位置;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預測情況等因素。
部分功能區域另外需單獨布置無線網絡線纜至各樓層配線間,經配線架與專用無線交換機相連。
設計中水平線纜的最長長度不大于90米(在水平布線要求的90米范圍內),且保證了小于10米的機械長度用于分配給工作區電纜、接插軟線、跳線和設備電纜。
水平線纜符合IEC323.1 CMR阻燃標準,
水平線纜長度的計算按如下公式:
C=[0.55(F+N)+6]×n(m)
式中:
C―每個樓層的用線量
F-最遠的信息插座(IO)離配線間的距離
N-最近的信息插座(IO)離配線間的距離
n-為每層樓的信息插座(IO)的數量
本工程管線采用PVC線槽鋪設,管線本身已具有很高的阻燃級別,因此本方案選用CM級阻燃線纜。支持10BASE-T,16Mbps,100BASE-T,1000BASE-T,ATM155Mbps及更高傳輸速率的數據網絡的應用和話音通訊系統(模擬、數字、多功能和ISDN語音系統)的應用。
水平子系統的施工方案:
水平線纜的敷設根據現場情況采用地面敷設或吊頂敷設的方式,即在地面埋設帶蓋板和分隔的金屬線槽或在走廊的吊頂內安裝帶蓋板和分隔的金屬線槽,線槽的一端在各層的配電間,另一端在最遠的信息點附近。水平支管采用20mm、25mm和32mm的金屬管或PVC線槽,每一根管槽內根據管徑最多可穿4根、6根、9根4對非屏蔽雙絞線纜,所有金屬管槽均應做好接地處理。綜合布線的線纜使用單獨的線槽,不能同其他強電線纜、有線電視線纜共用同一管槽。
水平光纜又輕又細,需在線槽內與銅纜分開布放,彎曲半徑不小于30毫米(剝去護套的部分最小彎曲半徑不小于25毫米)。牽引光纖時牽引負載絕不直接施加到纜線護套和纖芯上,而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將線纜護套剝去30厘米長
2.剪去光纖
3.把芳綸紗集中成兩束,扭絞末端打成一個環。
4.將牽引繩穿過此環并打結,再同芳綸紗末端捆在一起,形成一個平滑結實的結。
5.3 垂直子系統
垂直干線系統主要用于實現主機房與各管理子系統間的連接。
在主干部分中,數據主干由計算機中心機房引至各層弱電間引1根6芯室內多模光纜作為數據主干,各樓宇間的數據部分采用12芯室外單模光纜,各樓宇的數據系統分別連接到樓宇的計算機中心機房內。
垂直子系統的施工方法
垂直線纜直接鋪設于弱電豎井內,為減少電磁干擾,防止線纜松散,主干線槽采用帶蓋板的、有橫檔可綁縛電纜的金屬線槽。線槽的填充率控制在50%以內,以便將來少量擴容時使用。牽引線纜依然遵守水平線纜鋪設的步驟。
根據本項目各樓分配線間分別負責管理該層的信息點。在管理子系統中根據信息點的分布情況在配線間內均設有19英寸機柜。所有話音配線架、數據和光纖配線架安裝在機柜內,同時機柜內還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便安裝計算機網絡設備。對數據主干系統的管理采用機柜安裝的光纖配線架。所有光、銅跳線全部采用原廠低煙無鹵護套跳線,配置數量按照終端點位的數量配置,長度2米。
對水平數據的主干采用五類快接式(RJ45)配線架,配線架應配有理線器和彩色標識。配線架為24口集成結構的快捷式結構,不使用單模塊組合式配線架。每個端口要求均帶有彩色標識和文字標識?梢园惭b后線纜管理器。性能滿足或超過TIA/EIA568B.2-1關于連接器的技術要求。樓層配線間采用超五類快接式(RJ45)配線架,配線架應配有理線器和彩色標識。配線架為24口集成結構的快捷式結構,不使用單模塊組合式配線架。每個端口要求均帶有彩色標識和文字標識?梢园惭b后線纜管理器。性能滿足或超過TIA/EIA568B.2-1關于連接器的技術要求。
光配線架采用SC型連接頭。
管理子系統的施工要求:
充分利用各層配電間的有利條件,安裝19英寸的標準機柜,機柜內配備線纜管理器。網絡設備、機柜需做接地處理。
每個管理間根據信息點數的不同配置數量不等的24口模塊化RJ45配線架和IDC模塊配線架,并使用1U高的封閉型理線器進行跳線管理。由于信息點數量眾多,且所支持的終端種類不同,因此需配備色標管理系統。
管理子系統的施工要求:
充分利用各層配電間的有利條件,安裝19英寸的標準機柜,機柜內配備線纜管理器。網絡設備、機柜需做接地處理。
設備間,是每棟建筑物的數據的匯集點。主干數據光纜、雙絞線纜均匯集此處。主機房內的主要布線產品為語音配線架、數據配線架、光纖配線架及其附屬設備。程控交換機房內放置程控交換機、布線的語音配線設備及其附屬設備。對機房的要求如下:
1.室溫應保持在18℃至27℃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30%—55%;
2.保持室內無塵或少塵,通風良好,亮度至少達150LX;
3.安裝合適的消防系統;
4.使用防火門,至少能耐火1小時的防火墻和阻燃漆;
5.提供合適的門鎖,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6.盡量遠離存放危險物品的場所和電磁干擾源(如發射機和電動機);
7.設備間的地板負重能力至少應為500kg/平方米。
8.根據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在設備間安裝2米高的標準機柜。
9.綜合布線系統中典型的接線間,其可以走進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標準的天花板高度為240cm,門的大小至少為高2.1寬1M,向外開。在主、分配線間,最好有供放置設備的設備柜,其大小可按設備的尺寸而定,一般采用木質或玻璃材料制成。在設備間盡量將設備柜放在靠近豎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應裝有通風口用于設備通風。
10.在配線間內應至少留有二個為本系統專用的,符合一般辦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電壓,電流10A單相三極電源插座。如果需要在配線間內放置網絡設備,則還應根據接線間內放置設備的供電需求,配有另外的帶4個AC雙排插座的20A專用線路。此線路不應與其他大型設備并聯,并且最好先連接到UPS,以確保對設備的供電及電源的質量。
1. 信息插座和配線架安裝位置的確定
在工程實施之前應對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和配線架安裝的位置進行非常準確的確定,在建筑物設計圖上使用平面直角坐標定義其安裝位置。
2. 線纜標記
當安裝水平線纜時,要做好線纜的標記,以利于記錄配線架上各個RJ45插孔的安裝連接情況。
3. 工作區信息插座與配線間上插座的對應連接位置記錄
上述的圖表除為文檔保存之外,應該在相關的配線架中也保存一份,以便隨時查用。
AN/NZS 3080、TIA 或ISO 的6類規范中并沒有詳細列出任何新的安裝方法。幾年前為5類布線規定的安裝方法也適用于6類布線。其差別在于,由于6類具有非常嚴格的性能標準,因此其對安裝質量要求更高。6類布線中的任何安裝錯誤或捷徑,都有可能會導致測試勉強合格/不合格。與大多數負責的制造商一樣,3M公司強烈建議嚴格遵守布線標準文件中規定的安裝方法及我們隨產品提供的建議作法。3M公司多年來一直規定,認證安裝商必須采用優質的安裝方法,因為產品和安裝會對布線系統的整體質量產生同樣的影響。
在安裝過程中嚴格遵守以下要求:
l 線纜拉伸張力
牽引時,不超過6類纜線的拉伸張力(100N)。張力過大會使電纜中的線對絞距變形,嚴重影響電纜抑制噪音(NEXT、FEXT ) 的能力,及嚴重影響電纜的結構化回波損耗,這會改變電纜的阻抗,損害整體回波損耗性能。此外,這可能會導致線對散開,會損壞導線。
l 線纜彎曲半徑
雖然線纜中有十字骨架,但也要避免過度彎曲,因為這會改變纜中線對的絞距。如果彎曲過度,線對可能會散開,導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損耗性能。另外,這可能會改變電纜內部4 個線對絞距之間的關系,進而導致噪聲抑制問題。因此安裝后彎曲半徑不得低于線纜直徑的8 倍,尤其是配線架內的理線。因為大量的線纜引入配線架,為保持布線整潔,可能會導致某些電纜壓得過緊、彎曲過度。在四川省環境檢測中心弱電工程中,我們將嚴格要求進線管道的最小彎曲半徑在100毫米左右。
l 線纜壓縮
避免使線纜扎帶過緊而壓縮線纜。線纜過緊會使其內部的絞線變形,影響其性能,一般會使回波損耗更明顯地處于不合格狀態。扎線帶的足夠強度能夠支撐成捆線纜即可。保證在使用扎線把纜捆在一起時,沒有出現任何線纜護套變形的情況。
我們建議使用3M的尼龍扎帶。這種扎帶不會壓縮或損壞電纜,同時它們拆除起來也更加簡便。這樣,可以簡便地在成捆電纜中增加更多的電纜。
l 線纜重量
3M Volition 23 號線規的(或直徑為0.6 毫米)6類電纜的重量大約是五類電纜的兩倍。一米長的24 條6類電纜的重量接近1.0 公斤,而相同數量的五類或超五類電纜的重量僅0.6 公斤。在使用懸掛線支撐電纜時,必須考慮線纜重量。建議每個懸掛線支撐點每捆最多支撐24 條纜。
l 線纜打結
在從卷軸上拉出線纜時,要避免打結。如果打結嚴重,應該視為線纜損壞,必須更換。
l 成捆線纜中的線纜數量
在任意數量的電纜以很長的平行長度捆在一起時,具有相同絞距的成捆電纜中不同電纜的線對電容耦合(如藍線對到藍線對),會導致串擾明顯提高。消除這一串擾不利影響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長并行線纜的長度,以偽隨機方式安裝成捆電纜,避免為了整齊美觀而以 “梳狀”捆扎。而且要遵守相應的線纜在線槽內擺放的規范(如下圖)。
l 線對散開
在線纜端接點,應使每個線對的絞距盡可能靠近IDC卡刀,以實現盡可能好的傳輸通路。IDC 上線對散開過大將會損害六類布線系統的NEXT、FEXT 和回波損耗性能。
RJ45的安裝:
使用專用剝線刀將線纜剝開30mm 延護套根部剪去十字芯,注意不要傷及線對
散開線對 將芯線捋直,并按568B色譜排列整齊
將芯線剪齊 對照色譜將芯線穿過色碼盤,色碼盤要盡量靠近芯線根部
折彎芯線后,剪去多余部分 將色碼盤安裝到RJ45底座上
合攏尾翼直至聽到“咔”的一響 檢查線序是否正確性, 線纜的外護套應盡可能地接近模塊并且芯線沒有相互交叉
超五類系統的安裝方式與3.2.1 6類系統的安裝方式相同。
光纜的安裝與銅纜略有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光纜轉彎
由于光纜很細,其轉彎半徑也相對較小,一般水平光纜為6mm,垂直光纜為纜徑的10倍,但轉彎容易對光纖造成永久性損傷。因此要求每經過兩個90度彎必須設一過線盒。
2、光纜牽引
牽引光纜時只能將拉力施加在芳綸紗上,不能拉拽護套或纖芯。具體方法已在2.3.2節中敘述過了。
3、通斷測試
正是因為光纖易斷,所以在布放完光纜后應及時使用可見光源對其進行通斷測試,發現損壞的光纜必須馬上更換。確認光纜完好無損后,應立即封閉走線槽、過線盒和信息插座底盒,避免被其他工人誤傷。
4、盤纖及預留
在光纖配線架內預留2米,信息插座底盒內預留1米長的光纜。這部分光纜需剝去護套露出900um的子管,但由于很細,因此需要更加小心的盤留。要求松散盤纖,且彎曲半徑大于25mm。
5、光纖端接
光纖的端接分為熔接和現場手工端接。前者采用專用設備-熔接機,通過電極放電使兩根光纖融合。后者采用磨接,具體工序如下:
VF45端接過程
將光纖剝露后插入VF45夾持器 光纖從陶瓷芯中心伸出
將拋光盤水平向左拉出,切割光纖 左右水平移動拋光盤,研磨10個來回
清潔研磨表面 用放大鏡觀看研磨效果
接受 中心的光暈說明整條光纖完好 不接受
安裝上蓋 合攏底蓋
插上尾套 檢查光纖是否在V型槽中部
(1)RCP配線模塊的標記
為了完善這一工作,Volition綜合布線系統采用了占用一個模塊位置的模塊式橫向標簽托架,以便標出該模塊屬于哪個區域或哪個辦公室。
(2)連接標記
為了在安裝中識別連接,建議在電纜和跳線的兩端以及對應點插座進行識別標記。
l 每根電纜都要有一個標簽或一個識別套;
l 跳線電纜根據其長度一端或兩端做記號或在每一端都帶有一個不同顏色的識別標簽托架,以方便辨別;
l 信息面板有一個正反兩面(電話、電腦)都可用的標簽。
1. 信道鏈路測試
信道鏈路是指從管理區設備端到工作區終端之間的鏈路。測試儀表連接為主儀表在配線間一側,副表在工作區一側,分別通過原廠6類跳線與對應的RJ45插座相連接。
2. 永久鏈路測試
永久鏈路是指管理區配線架端到工作區信息插座之間的鏈路,不包含跳線。連接方法為主儀表在配線間一側,副表在工作區一側,分別通過原儀表廠商鏈路接口適配器線與對應的RJ45插座相連接。
測試范圍
a)雙絞線系統的連接正確性測試,衰減測試,近端串擾測試。
b)光纜系統中光纖衰減的測試。
雙絞線系統的測試
a)連接正確性測試
雙絞線系統中,水平子系統的4對非屏蔽雙絞線(UTP)的連接都是按標準來進行的,在配線架一端都按以下方式來連接。
第一對: |
藍色 |
|
藍白 |
第二對: |
橙色 |
|
橙白 |
第三對: |
綠色 |
|
綠白 |
第四對: |
棕色 |
|
棕白 |
信息插座的連接,則是按幾種標準來實現的,即4對雙絞線可按EIA/TIA 568A、EIA/TIA568B、USOC等標準實現連接。本工程中我們將采用T568B連接方式。
b)衰減測試
衰減是由于線纜阻抗(R、L、C)的原因而導致信號變弱。
測試條件:對三類、超五類線及相關產品實現從1.0MHZ-100MHZ的測試。
溫度為20℃-30℃;信息點到配線室距離不超過90米。
測試方法:被測線路一端接儀器;另一段接Loopback;儀器的顯示器上將顯示測試結果或結論,一般顯示通過或不通過。
測試結果:測試結果應符合EIA/TIA568B標準。
c) 近端串擾(NEXT)測試
近端串擾本身對終接點(跳線架、信息插座)處的非雙絞金屬介質很敏感,同時,對粗劣的安裝也非常敏感。例如在終接點處的不絞的線長度至多不能超過13mm(對超五類線而言),或25mm(對四類線而言)等。因此,對NEXT的測試相當重要。
NEXT(dB)=201og10 Vn/Vi
測試條件:對三類、超五類線及相關產品實現從1.0MHZ-100MHZ的測試測試溫度為20℃-30℃;信息點到配線架距離不超過90米。
測試結果:測試結果應符合EIA/TIA568B標準。
光纖系統的測試步驟與銅纜明顯不同。在測試前必須先對儀表進行歸零校準。由于光源和光功率計在使用過程中均會產生參數漂移,因此建議每隔一段時間(視儀表狀況而定,或遵從儀表廠商建議)就要進行一次校準。校準后方可進行常規測試。
由于光纜系統的實施過程中,涉及到光纜的鋪設,光纜的彎曲半徑,光纖的熔接,跳線,更由于設計方法及物理布線結構的不同,導致兩網絡設備間的光纖路徑上光信號的傳輸衰減有很大不同。
光纖系統、光纖鏈路的衰減,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